返回首页
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

20168

为了促进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 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3.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

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配备有不少于6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导管室过去1PCI手术量不少于200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

5.      急诊科基本要求: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6.      已经按照《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开展工作,并持续改进。

7.      已经完成在胸痛中心网站注册过程,并已开通数据填报平台(data.chinacpc.org)开始填报急性胸痛数据。

二、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不具备急诊PCI条件或不能全天候开展急诊PCI技术或年PCI量和(或)急诊PCI量达不到胸痛中心标准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3.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

至少有2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

5.      急诊科基本要求:

急诊科主任承诺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所有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6.      已经按照《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开展工作,并持续改进。

7.      已经完成在胸痛中心网站注册过程,并已开通数据填报平台(data.chinacpc.org)开始填报急性胸痛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