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0日-8月1日,由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胸痛中心总部主办,贵州省胸痛中心联盟、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大会”在红色圣地遵义成功召开。
在新医改环境下,县域医疗机构重任在肩。如今我国县级医院超9000家,承担超过9亿人口的重大疾病诊疗及健康管理任务,而ACS发病最早接触病人的地方70%都在县及县以下医院(二级或以下医院),这些基层医院是急性胸痛诊疗的最前线,其对胸痛的正确及时处理,对于最终患者的预后及急性胸痛处理的一系列时间节点的达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只有把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发展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本次大会就着眼于基层医院,设立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化的学术交流论坛,包括基层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溶栓规范化培训、县域医院院长论坛等。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刘峰教授等百余位专家进行专题讲解,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强理论、重实践,基层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论坛夯实建设根基
为加强基层医院的流程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救治能力,大会开设多个专业性讲题,包括《ACS诊疗总流程及注意事项》《STEMI急性期主要问题和处理策略》《NSTEMI的识别、评估和处理策略》《溶栓后转运:转运时机与安全》等,夯实了理论基础;同时,《基层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常见问题》《胸痛中心流程图的优化改进》《手把手教你做延误病例分析》等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相关讲题也进一步加深与会者对胸痛中心建设的认识,极具实践性。
这将进一步推动基层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县域医院急性胸痛救治水平,完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二、助力基层,分享经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论坛全方位促建设
胸痛救治单元作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的组成部分,是胸痛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是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的重要抓手。大会单独设置了胸痛救治单元专场,从基础知识、经验交流、高质量建设、未来探索四大模块,对救治单元进行了全方位阐释。遵义市胸痛中心联盟进行了推动救治单元建设经验分享,之后多位专家对地市级联盟的救治单元工作路径及如何开展常态化质控工作、同质化验收等作出探讨,从地级市层面深入推动救治单元建设工作。此外,桶井镇卫生就其建设经验作出分享,德江县人民院作上级转诊医院帮扶经验分享,通过实例分享更好的推动各救治单元建设。
三、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县域及基层专家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为基层发声
本次大会期间,胸痛中心联盟县域及基层专家委员会工作委员会顺利召开,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霍勇教授对于基层重要性高度认可,提出:没有基层,就没有根;没有基层,就没有魂;没有基层,就没有未来。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县域医院及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县域医院对基层胸痛中心2021年总体规划及县域工作组的主要推动内容做出讲解。他提出,已经通过认证的县域医院胸痛中心,要持续推动常态化质控,坚持持续改进理念,提升胸痛中心救治效率,提高心血管及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基层示范基地发挥带动和模范作用,提高县域胸痛中心建设;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发展、智慧胸痛中心建设等等,2021年底实现县县有胸痛中心;各省至少有一家基层胸痛中心示范基地。会议中专家委员们就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困难及解决的关键环节、地市级联盟内部如何开展质控工作等论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基层胸痛中心发展建言献策。
四、加强胸痛建设,提升综合能力,县域医院院长论坛全力推动基层建设
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胸痛中心建设数量超5000家,73%县域实现了胸痛中心覆盖。霍勇教授在《胸痛中心建设对县域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讲题中提出,县域医疗结构现阶段不足即为缺乏有效的快速实现心肌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有待提升。同时胸痛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县域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抓手,将提升胸痛患者鉴别诊断能力和救治能力、提升院内多学科协作能力、提升与院前急救的协同能力、提升服务意识与能力等,将推动县域急性胸痛系统救治体系建设,建立以县域医院为核心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县域医院胸痛急救体系的建设,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点,是推动县域医疗体系建设的起点。本届基层胸痛中心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深化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心血管防治体系建设,助力健康中国2030!